微信支付“逆袭支付宝”的关键节点:阿里没有耿志军
三是有序推动跨境资金和金融交易双向开放与流动,以便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创造条件。
可以说,自从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方案推出以来,各个地方一直在探索地方金融改革之路,都希望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并把它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可以让地方金融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个市场提高服务于当地经济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家庭与企业还需要更多的防范风险的产品,使其能以较合理的成本来应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当前国内民间市场之所以如此发达,地方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在于这些民间金融市场法律不健全,而是国内正规的金融市场不发达,价格机制扭曲。也正是这种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财富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和家庭福利提高、提高企业生产率等。因此,要发展地方金融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化正规金融体系的改革。当前地方能否成为国内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这样一个问题已经成了国内外金融市场最关注的大问题。
来源:证券日报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据悉,中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将于3月1号正式实施,其中刚刚公布的实施细则,目前正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眼下充满泡沫,与之相连的外汇政策似乎也十分脆弱。
现在看来,中国的物价将不可避免地在某一阶段经历重大调整。但中国人为设置的这道汇率防火墙也带来了其他问题。最近几周有人警告说,10年后香港接待的游客人数可能会增加一倍,至1亿人次,而且大部分将来自中国大陆。随着利用人民币进行套利交易的热钱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中国经济的其他弱点也暴露出来。
新的疲软迹象已经吓坏了投资者。与大量不断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人民币明显具有强势,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应对过多热钱的涌入和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这也带来了其他麻烦,如通货膨胀、房地产泡沫以及在人民币汇率高企情况下维持本国行业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正当理由是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经济再平衡,因为随着进口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中国消费者会增加支出。首先,中国政府不会允许理财产品大规模违约。但如果中国经济触礁,中国领导人的这种决心就会受到考验。去年,中国游客成为全球出手最阔绰的海外游客。
中国的物价水平不仅使百姓买不起房,令制造业缺乏竞争力,而且也使消费支出转移至海外。有迹象显示,这带动了近期理财产品的爆炸式增长,也对危机四伏的房地产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旦人民币汇率变动体现为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预计人民币币值就会骤然成为关注焦点。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却是看似越来越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全貌的一部分。
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业或将进一步走软,去年12月份中国出口增速已经降至4%。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跌跌撞撞地走进新的一年,1月份服务业增幅降至五年低点,制造业产值实际上已经在收缩。
殊不知,这其中会有多少人是因为人民币高估而到香港血拼呢? 这种境外奢侈游和大肆花钱的行为与中国国内紧缩开支的迹象恰好同时出现。首先,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系统目前依赖变幻无常、具有潜在不稳定性的短期外国资本,而中国封闭的金融系统本就是用来防范这种短期外国资本的。
预计在春节七天长假期间香港将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其中多以中国内地游客为主。截至去年10月份,上述求偿权达到创纪录的2.3万亿港元(约合2,950亿美元),较2012年年底增加53%。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称,在中国三线城市湖南株洲,人们会抱怨很难订到除夕年夜饭,原因是很多饭馆由于订单不足都不营业。此外,货币被高估还会在其它方面拖累经济增长。预计澳门将接待游客270万人次,这几乎是澳门本地人口的五倍。相反,由于中国多年来通胀高企且税负名目繁多,再加上人民币在很多国家大幅升值,中国人似乎正在用海外消费取代国内消费。
中国利用人民币疲软刺激出口的日子现在看来似乎一去不返。实际上近来的报告显示,受中国薪酬上涨和生产率下降的影响,在天津生产空中客车(Airbus) A320飞机的成本比在法国图卢兹(Toulouse)的成本要高出10%。
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虽然饭馆过年不休息,但客流量并不大。最近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北京等一些中国城市的房价同比上涨了20%。
这类资本很难量化,但从香港银行业对中国大陆银行的求偿权可以估计出这些追逐收益的结构性产品的规模。上周对规模为5亿美元的影子银行信托贷款的救助表明这种信念截至目前还是正确的,但这么做总有一天会引发道德风险问题。
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出口增速放缓,但这一幕还没有出现。但这似乎并不是中国经济的运行方式。 美联储(Fed)缩减定量宽松措施所引发的新兴市场动荡还在持续,那么中国的抵抗力如何?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浮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尚未开放资本项目,市场普遍认为这构筑了一道能抵挡资本外流的防火墙一路盘点起亚洲各国经济危机四伏的情况,看起来确和当年的赤壁大战颇有几番神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的债务膨胀就像一个赌过了头的人民币长仓。2012年,马来西亚个人融资增长的三分之二来自影子银行,共计430亿令吉。
有鉴于此,再加上巴塞尔协议III对银行资本的严苛要求,亚洲银行未来可能面对非常残酷的考验。标普在最新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未来五年,亚太地区的非金融企业将占到全球债务增额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债务增发和再融资总额将高达53万亿美元,该地区的债务净余额将大于北美、欧元区和英国的总和。
马来西亚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政府加强银行监管之后,影子银行就崛起了。房价一旦向下调整20%,这些国家许多家庭的资产净值(Home Equity)就会成为负数。
整个地区,家庭债务的水平也很高。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对债务扩张饮鸩止渴的地步,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济,除了不停地注射债务兴奋剂,便再也找不到别的发展途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2013年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高达2.9万亿美元,其中影子银行的占比高达30%,而这个占比在2012年时为23%,影子银行的权重目前已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看远一点,整个亚洲都在面临中国的困境。
根据IMF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结构上来讲,都已经到了很脆弱的边缘,而索罗斯更是给了其中的中国两三年时间自救。疯狂的又何止是亚洲企业,亚洲的家庭也不逞多让。
家庭债务总额的81.7%来自于银行借贷,而其中的56%被用来购买房产。通俗的说法就是,中国通过举债做多人民币资产(房地产和煤矿之类的大宗商品企业等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庞氏融资的过程,击鼓传花到最后,中国将面临一场壮观的次贷危机,人民币可能会跳水似贬值。
中国的制造业除了要面对欧美市场去杠杆化的压力之外,还要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去年平均最低工资水平增长了18%,而且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前景不容乐观。实体经济举步维艰,只有做多虚拟经济了,于是中国那世界级的房地产老牛市强打精神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影子银行也成了热钱冷钱苦苦寻觅收益率的芳草地。